联系我们

电话:(86)731 84805380

传真:(86)731 82354476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2024年临床药理学大会在长沙胜利召开

作者:陈小平 贺毅憬 唐洁 彭静波 周淦 刘昭前 张伟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4-12-25 21:01:07

1219日至22日,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湖南省药理学会、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芙蓉实验室(精准医学)、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共同承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长沙市药物评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协办的2024年临床药理学大会在长沙召开。大会共吸引500多位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包括3位院士在内的50位药理学专家作报告。大会聚焦临床药理学助力新质生产力主题,专家报告涵盖了我国临床药理学学科发展、药物靶标发现、新药研发与药物新剂型、药物微生物组学、临床药理学与药物研发新技术、用药安全、合理用药与临床药学服务等多个前沿领域,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和墙报展示的形式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

大会开幕式由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行政院长阳国平教授主持,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昭前教授、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张永祥教授、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教授、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陈翔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院士先后致辞。张永祥理事长致辞中指出,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在李家泰、徐淑云、桑国卫、曾繁典等一批前辈的带领和支持下,学会蓬勃发展,在临床药理学教材、期刊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我国药理学事业的发展、新药研发和临床评价、新药技术审评、国家基本药物遴选、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发挥了支持作用;联合主办本次会议的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是周宏灏院士倡导和带领下于2011年成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委会,为推动和引领我国药物基因组学、遗传药理学、个体化医疗等研究及临床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次承办了国家卫健委个体化医学检测培训班,并发布了学会第一个团体标准。张永祥理事长代表中国药理学会向两个专委会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殷切希望两个专委会加强合作,为推动我国药理学事业的发展出新贡献,取得新成绩。他指出,本次大会邀请到我国临床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及交叉学科的院士、专家或学者作学术报告,聚焦临床药理学助力新质生产力主题进行学术交流,是一场非常难得、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医院院长雷光华教授向与会专家和代表介绍了医院近年来在医疗、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了周宏灏院士领衔的湘雅大药学学科为医院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并指出,本次大会大家云集、报告内容丰富,必将有力推动湘雅大药学的建设,极大推动湖南省乃至全国药理学的进步。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陈翔教授致辞指出,本次大会是湘雅医学办学110周年系列活动内容之一,感谢兄弟院校对我校在医疗、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强调临床药理学在指导临床医生解决用药问题、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湘雅一直致力于将临床药理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于临床,造福广大患者,保障人民健康欢迎与会专家学者到芙蓉实验室感受有百十年历史积淀的湘雅文化。大会主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院士首先向为精心准备本次大会的会务组全体师生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指出本次会议邀请的包括3位院士和中青年学者在内的临床药理专家为我国临床药理学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且将进一步引领学科发展;他回顾了我国临床药理学的发展史,嘱大家铭记以李家泰、江文德、赵香兰、王浴生、吕富华、江明性、叶雨文、郭兆贵、卞如濂、徐叔云、张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药理学先辈为推动我国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创造的条件;指出我国临床药理学在临床服务、新药临床试验、基础研究等方面都已进入世界大家庭,鼓励大家迎接和拥抱计算机医学和AI时代的同时,要牢记临床药理学的初心使命始终是为大众健康服务、为提升临床治疗水平服务。最后,周院士号召大家为开创我国临床药理学发展新的、伟大的、光辉的、高质量前景而共同努力奋斗!

1D7F6

大会开幕式

BA39E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院士为大会开幕式致辞

C8B26

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张永祥教授为大会开幕式致辞

BAF3B

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湘雅医学院院长陈翔教授为大会开幕式致辞

9CB08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教授为大会开幕式致辞

CD0E9

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昭前教授为大会开幕式致辞

CF6EC

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行政院长阳国平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主会场邀请了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周宏灏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陈士林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杜冠华教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张永祥教授、中国药科大学郝海平教授、澳门科技大学药学院朱依谆教授等13位专家作主题报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陈翔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张永鹤教授、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崔一民教授、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魏伟教授、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黄民教授等分别担任主会场主持人。周宏灏院士以见证湘雅系临床药理的发展为主题,通过深情回顾湘雅临床药理的起源与发展,见证了我国临床药理的发展历程及对推动世界临床药理发展的重要贡献,详细介绍了个体化医学研究方法、在疾病诊疗及防治中的应用、药物组学的发展及湘雅团队的进展情况,并对单细胞多组学、空间多组学、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疾病病因探讨、新药靶标寻找和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基于多组学的临床药理研究指明了方向。周院士的报告充分体现了其学术思想、思路,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学术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国临床药理学家不懈奋斗的历程,弘扬了科学家精神。李校堃院士以细胞生长因子类药物理论创新与临床转化研究为主题,介绍大分子药物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前景和我国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了FGF的大规模制备,揭示了系列FGF分子在调控糖脂代谢、神经行为、衰老发生等中的作用及机制,其团队研发的FGF21等已进入新药临床研究阶段,为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精准的靶标,为我国原创药物走向全球奠定了基础;团队还对FGF来源肽的新作用和潜在用途进行了展望,并以FGF为纽带推动了与临床的多学科融合、药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陈士林院士的报告以中药研究底层核心技术为主题,强调了底层技术在推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中的重要性,分享了其团队在药用模式生物研究体系建设和本草基因组计划的丰硕成果;并以全基因组泛GPCR平台为核心的系列平台为例,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创新性构建的系列中药研究底层核心技术,实现药靶同筛,数智化相结合开启了中医药现代化新篇章。杜冠华教授以临床药理学发展与新药研发为主题,回顾了临床药理学发展史,全面介绍了临床药理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我国新药临床研究的现状及机遇,以及临床研究为推动医疗机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张永祥教授以我国新药研发与发展的思考为主题,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取得的可喜成绩,指出了我国在新药创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对下一步发展的思考,列举了PROTAC技术、AI技术等新技术在创新药物研究中的现状和应用前景,以及以遗传药理学为代表的临床药理学研究在促进和引领新药临床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号召和鼓励大家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加强新药创制相关重大基础和转化研究,实现新的跨越。

此外,中国药科大学郝海平教授以代谢调控与药物靶标发现为题围绕代谢相关信号介绍了药物识别和靶标发现过程,对未来中国医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浙江大学药学院顾臻教授以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创新与转化为题介绍了智能药物设计与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及重要的临床转化工作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孙金鹏教授以类固醇激素膜受体亚家族的发现和GPCR的微环境药理学为题阐明了一系列GPCR的内源性配体及其功能,揭示了GPCR介导感知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开发新药提供了以GPCR为靶点的活性物质;澳门科技大学药学院朱依谆教授精准药学和炎症免疫新机制为题,介绍了精准医学在个性化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炎症免疫领域的新机制、新靶点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王琰教授以天然药物基于肠道菌的创新研究为题介绍了基于肠道菌的药物代谢及药理学研究方向,为全面认知和解释难吸收天然药物的化学基础、生物学原理赋予了实际的科学内涵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静雅教授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候选药物BGT-002的研发为题总结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候选药物BGT-002相关的研发进展,为该疾病治疗提供重要证据温州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黄志锋教授以“FGF4-一种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新利器为题分享了FGF4作为重要的生长因子在代谢性疾病中的潜在治疗应用,为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邵振华教授以基于GPCR药理学的镇痛分子研究进展为题,分享了基于GPCR药理学的镇痛分子的研究进展。各位专家分别从药物靶标发现、新药研发、药物新机型研发及药物作用新机制研究的角度分享了领域内前沿理论与实践,精彩的学术交流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和深刻的学术启发。

1F475

周宏灏院士作大会报告:《见证湘雅系临床药理的发展》

1C98E

李校堃院士远程作大会报告:《细胞生长因子类药物理论创新与临床转化研究》

1DAF0

陈士林院士作大会报告:《科技创新与中药研究底层核心技术》

165E7

杜冠华教授作大会报告:《临床药理学发展与新药研发》

1038F

张永祥教授作大会报告:《我国新药研发与发展的思考》

1CA5D

多位专家作主题报告

本次会议设置了多学科交叉赋能创新药物研发、药物研发新技术和新方法、多组学与临床精准用药、青年学者报告共四个分会场,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名誉主任委员魏伟教授、黄民教授、崔一民教授和主任委员刘昭前教授分别担任分会场主席。37位中青年专家围绕代谢性疾病、炎症与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分别从药物靶标发现、新药研发与药物新剂型、药物微生物组学、临床药理学与药物研发新技术、合理用药、用药安全、临床药学服务等多个前沿学术领域进行了分享。

12733

分会场一多学科交叉赋能创新药物研发专家报告

131D3

魏敏杰教授在许恒教授“肿瘤进化的基因组标记物筛选和临床应用”报告中提问

FA9A

分会场二药物研发新技术和新方法专家报告

15FC0

何俏军教授“药物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介导毒性机制和临床干预策略研究”报告现场

97EC2

分会场三多组学与临床精准用药专家报告

F5EC8

张菁教授在多组学与临床精准用药分会场作总结发言

D977

分会场四青年学者报告专家报告

1B426

分会场四青年学者报告会场

此外,会议还通过对120余篇投稿摘要遴选,选取了其中60篇进行壁报展示,充分展示我国临床药理学科研工作者的工作进展,增加交流的机会。

19C84

投稿壁报展示

本次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及第十二届换届选举会议。会议总结了专委会过去四年的工作成果和经验,学习了中国药理学会相关文件精神,并选举产生了第十二届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及领导班子。我所刘昭前教授当选新一届专委会主任委员,周淦教授当选为秘书长。

C6CAD

第十二届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领导班子颁发聘书

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名誉主任委员魏伟教授主持了大会闭幕式。魏教授指出,本次大会报告的主题涉及临床药理学、药学、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前沿领域的进展,充分彰显了临床药理学作为综合交叉学科的特点、地位和影响,体现了临床药理学在药物发现、基础与临床研究、绿色生产、合理使用、科学监管等全过程中与人类生命全周期高度融合的重要价值。他指出,专家们的学术报告和与会代表们的学术交流体现了临床药理学同仁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的责任和担当,体现了创新创造是临床药理学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是临床药理事业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健康建设的最新展示。会议期间在中国药理学会领导下召开的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的换届会议,组成了新一届专委会,汇聚了一批全国各地热爱临床药理学事业的优秀人才,进一步凝聚了临床药理学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雄厚力量。期待新一届专委会在刘昭前主委的带领下,团结广大临床药理学工作者,向智者学习,向时代学习,继承发扬创新,为临床药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长沙系千年学府,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底蕴丰厚,人杰地灵,辣出了火热情怀,辣出了时代英才,特别感谢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领导的团队及会务组全体师生和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作出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此次会议在中国临床药理学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大湘雅更是我国临床药理学学科发展重要里程碑。会期虽然短暂,但友谊长存,临床药理学事业必会常炼常青,只要我们坚定信仰,不忘初心,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魏伟教授为大会作总结致辞


分享:
关键字:
下载专区

湘ICP备09002748号 Copyright 2007-2017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电话:(86)731 84805380,传真:(86)731 8235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