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86)731 84805380

传真:(86)731 82354476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2025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暨第十五期个体化医学湘雅论坛于杭州隆重召开

作者:贺毅憬 唐洁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5-11-05 18:12:30


西子湖畔聚智领航,钱塘潮涌创新致远。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2025年第七届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第二十一届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个体化医学湘雅论坛于浙江杭州成功隆重召开。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深度赋能医药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百余位药学翘楚与临床专家齐聚一堂,聚焦组学技术创新、临床研究体系革新、精准药学实践深化等方向,共研“多学科联动开启临床药理新篇章”。

本次大会由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及浙江省药理学会联合主办,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与浙江省人民医院共同承办,并由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芙蓉实验室(精准医学)、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共同协办,合力擘画数智时代精准药学发展蓝图,为药学学科发展与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大会现场照片


大会开幕式由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黄萍教授主持,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张伟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发表开幕致辞,强调临床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肩负“引领创新、服务临床”的重要学科使命,并向与会领导、专家及药学同仁致以热烈欢迎。随后,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教授,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余细勇教授,浙江省药理学会理事长兼浙大城市学院校长杨波教授,杭州医学院校长梁广教授,以及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教授先后为大会发表贺词,一致期望本次大会有力激发学科创新活力,深化多领域协同合作,加速推动临床药理学高质量发展,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大会主席 周宏灏教授

致辞嘉宾

张伟教授                 葛明华教授

余细勇教授                杨波教授

梁广教授

主持嘉宾 黄萍教授

大会开幕式特别开展了两项重要议程。首先,《遗传药理学》本科生教材新书发布仪式举行,由主编周宏灏院士、李清教授,副主编张伟教授、崔一民教授、刘昭前教授及余细勇教授共同为教材揭幕;随后,在中国人药物基因组图谱项目启动仪式上,周宏灏院士、张伟教授、李清教授、刘昭前教授、尹继业教授及论文第一作者王蕾云博士共同按下手印,宣告我国首个中国人药物组图谱成功发布。

《遗传药理学》发布仪式

中国人药物基因组图谱项目启动仪式


2 学术交流环节

主会场聚焦多学科联动开启临床药理新篇章。围绕遗传药理学、核酸药物靶向、精准和AI临床药学、药物靶标发现等前沿方向,会议特邀国内顶尖学者进行深度分享,共同擘画临床药理的未来图景。

在专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教授带来《从遗传药理学到精准医学》的主题报告,系统阐释了遗传药理学如何引领个体化用药向精准医学体系演进的进程与核心构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谭蔚泓教授以《靶向核酸药物》为题,深入解析核酸适体药物在疾病精准干预中的设计策略与广阔应用前景;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教授通过线上方式分享了《菌群代谢肠脑轴与药物靶标发现》,揭示了肠道菌群通过代谢物调控肠脑轴的机制及其在新药靶点发掘中的前沿突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玉教授在《临床药学+AI=临床药学pro》报告中,从临床与基础研究层面论证了AI技术在合理用药与临床决策中的可行性、显著优势与未来潜力;山东大学副校长易凡教授则围绕《慢性肾脏病的新型标志物与靶点发现》,详细介绍了慢性肾脏病进展中新生物标志物的识别体系及其向治疗靶点转化的系统研究进展。

报告专家风采

周宏灏院士

谭蔚泓院士

郝海平教授(线上)

易凡教授

张玉教授

会议邀请了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魏伟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潘景轩教授、浙大城市学院校长杨波教授、杭州医学院校长梁广教授、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崔一民教授、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湘雅医院)中心副主任刘昭前教授担任本次主会场的主持嘉宾。

主持嘉宾风采

             魏伟教授       潘景轩教授       杨波教授

 梁广教授        崔一民教授      刘昭前教授


3 分会场介绍

为深入践行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加速药学服务创新升级,本场学术会议精准把握学科发展脉搏,聚焦精准医疗与药学前沿热点,设立八个专题分会场,深度聚焦组学、新技术赋能的创新药物研发协同机制、临床研究技术革新、精准药学实践体系构建等研究方向。百余位医药学专家通过前沿报告、专题研讨等形式,探索数智时代药学发展的精准化与个体化路径,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呈现了一场理论深度与实践张力深度融合的学术峰会。

分会场一·学科跨界联动:创新药物研发的协同引擎

分会场一以“学科跨界联动:创新药物研发的协同引擎”为主题,聚焦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前沿的研究进展,汇集了国内顶尖学者,共同探讨学科交叉融合在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关键协同作用。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魏伟教授担任本场会议主席。

致辞嘉宾

分会场主席 魏伟教授

会议上,杭州师范大学整合肿瘤学研究院院长谢恬教授做了《基于“分子配伍”理论创制碳氢元素新药榄香烯脂质体及无氮氧成药范式突破》的主题报告,揭示“分子配伍”理论引领无氮氧新药研发范式创新;海军军医大学现代中药研究中心主任张卫东教授带来了题为《创新中药发现的策略与实践》的报告,阐述“成分发现-靶标解析-成药优化”一体化范式,推动中药精准研发;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阳国平教授做《临床药理学模型引导创新药物高效研发》主题报告,指出将模型引导的定量研究等新范式融入中药研发,可显著驱动创新药物高效研发;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徐强教授以《IL-17靶向疗法的有效性及其背后的逻辑》为主题,强调IL-17靶向治疗可提供机理清晰的治疗新选择;安徽医科大学学术副校长黄志锋教授做《生长因子FGF与糖脂代谢调控》的报告,系统阐释了FGF通过调控受体二聚化强度实现代谢功能与促增殖活性分离的新机制;清华大学药学院饶燏教授在《靶向蛋白质降解技术及其新应用》报告中,探讨了靶向蛋白质降解技术作为革命性策略,如何为“不可成药”靶点开辟新治疗途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黄敏教授在《肠道稳态与肿瘤治疗》的报告中提出维持肠道稳态已成为调控肿瘤免疫、提升治疗效果的新策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华教授做《中性粒细胞介导炎症和酒精相关性肝病》,探讨靶向MLCK介导的血小板活化或破坏中性粒细胞串扰治疗酒精肝的潜在价值。

会议邀请了厦门大学药学院吴彩胜教授、浙大二院临床药理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江波教授、南昌大学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夏春华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黄萍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主任方翼教授担任本分会场的主持嘉宾。

报告专家

  

     谢恬教授

张卫东教授

     阳国平教授

     徐强教授

      黄志锋教授

     饶燏教授

     黄敏教授

     王华教授

主持嘉宾

 吴彩胜教授      夏春华教授      方翼教授

     江波教授

黄萍教授

分会场二·临床研究革新:新技术领航临床药理新征程

分会场二聚焦“临床研究革新、新技术领航临床药理”主题,邀请国内顶尖学者进行前沿分享,共同探讨临床药理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湘雅医院)中心副主任刘昭前教授担任本分会场主席。

致辞嘉宾

分会场主席 刘昭前教授

会议上,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姚红红教授做《生命“暗物质”—环状RNA机制引导的脑疾病的诊疗及核酸药物研究》主题报告,系统分享环状RNA在脑损伤修复、疾病预警等多个关键领域展现的重要潜力。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余细勇教授做《肺心轴的表观遗传药理学靶点与精准干预》的报告,揭示非编码RNA在调控肺源性心脏病、肺纤维化等心肺疾病中的关键作用与药理干预价值。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王培教授做题为《靶向细胞命运:心血管代谢疾病的药理机制解析与干预策略》的报告,系统详细介绍了Fndc5和PPARγ等在心血管代谢疾病进程中发挥调控细胞衰老、代谢、脂质应激等关键作用的潜在干预靶标,为相关疾病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杭州医学院校长梁广教授做《炎性慢病新机制与新药发现》的主题报告,阐释引发高血糖、高血脂等炎性慢病的胞内调控分子机制并设计系列新型药物以干预慢性炎症。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高召兵教授做《纳米孔糖测序:从概念到路线图,未来正来》的主题报告,介绍团队提出纳米孔糖测序概念,并绘制聚糖测序路线图,提出水解测序、链测序和拼接测序三条技术路径。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汪晖教授做《肠道发育编程介导菌群定植异常及多器官疾病发生》的报告,揭示孕期用强的松等药通过改变肠道发育编程可增加子代骨关节炎、脂肪肝等疾病风险与相关机制与补充特定菌群代谢物的防治策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副院长师少军教授做《TOPIC模式:基于TDM的精准药学研究体系建设与实践》的主题报告,系统介绍一种以治疗药物监测为核心,整合药物多组学、药效生物标志物、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精准药学新体系。中国中医科学院王继刚教授做《药物靶标与机制的化学生物学研究》的报告,阐述青蒿素的激活方法、靶标蛋白、耐药性及体内作用模式的相关机制。

此外,会议邀请了浙江大学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主任何俏军教授,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徐丹教授,浙江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翁勤洁教授,以及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魏敏杰教授担任本分会场的主持嘉宾。

报告专家

姚红红教授

余细勇教授

王培教授

梁广教授

高召兵教授

汪晖教授

师少军教授

王继刚教授

主持嘉宾

何俏军教授

徐丹教授

翁勤洁教授

魏敏杰教授

分会场三·组学技术在个体化医学中的应用

分会场三聚焦组学技术在个体化医学中的应用,深入探讨了微生物组学、表观遗传学、代谢组学、中国多民族基因组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国家微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超教授担任分会场主席并发表致辞。

致辞嘉宾

分会场主席 陈超教授

会议上,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崔一民教授做《临床药理学服务药品监管科学》主题报告,探讨加速新药临床研发的策略并强调科学监管作用。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张伟教授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药物微生物组学研究》,揭示宿主基因和肠道菌群调控免疫治疗疗效机制。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个体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秦胜营教授做《抗精神病药物引发药源性代谢综合症分子标记物多组学研究》的报告,分享抗精神病药致代谢综合征关键标志物与干预靶点。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刘青松教授报告了《EZH2抑制剂的发现及临床研究初探》,介绍新型EZH2抑制剂TR115及其初步临床药效优势。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晨虹教授《精准调控肠道菌群改善代谢性疾病》的报告,揭示通过膳食纤维干预调控肠道菌群改善糖尿病和肥胖的新策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许恒教授《肿瘤进化的药物基因组标记物筛选和肿瘤新抗原临床应用》的报告,展示肿瘤进化关键分子事件作用及个体化免疫治疗成果。广东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钟诗龙教授做《DNA甲基化指导的精准用药与靶标发现》的报告,阐述DNA甲基化在心血管个体化用药指导作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尹继业教授做题为《中国多民族药物基因组学图谱构建与应用》的报告,介绍中国人群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为预测药物反应差异和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奠定基础。

会议邀请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陈小平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副校长王晖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李清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药剂科主任胡永芳教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科主任李志玲教授担任本会场的主持嘉宾。

报告专家

崔一民教授

张伟教授

秦胜营教授

刘青松教授

张晨虹教授

许恒教授

钟诗龙教授

尹继业教授

主持嘉宾

陈小平教授

王晖教授

李清教授

李志玲教授(左)、胡永芳教授(右)

总结嘉宾 张伟教授

分会场四·药物靶标发现与确证:从基础研究到转化

分会场四聚焦“药物靶标发现与确证:从基础研究到转化”这一核心命题,并同步举行杭州医学院全省炎性慢病药物发现与安评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炎性慢病新药研发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启动仪式,并召开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杭州医学院校长梁广教授担任本场会议主席。

致辞嘉宾

分会场主席 梁广教授

会议伊始,杭州医学院药学院执行院长施菁教授主持全省炎性慢病药物发现与安评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并由梁广校长致辞,陈凌峰教授对全省炎性慢病药物发现与安评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进行介绍。随后,由梁广教授领导举行揭牌活动和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

揭牌仪式

聘任仪式

在启动会结束后,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杨勇教授做《通用型肿瘤疫苗的构建及临床转化》主题报告,系统介绍通用型肿瘤疫苗的基础研究进展和临床转化进程。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党永军教授做题为《肿瘤微环境化学调控》的报告,阐述肿瘤微环境中基于标志物鉴定和药物筛选的化学调控策略。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韩峰教授做《基于复杂交互机制解析的脑疾病治疗靶标探索》的主题报告,揭示信号分子Semaphorin 3G在脑疾病治疗靶标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暨南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陆小云教授做《克服肿瘤临床耐药的新型激酶抑制剂研究及转化》的主题报告,介绍新型激酶抑制剂WZQ469和LXF2114A在克服肿瘤耐药和软骨发育不良中的应用。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余路阳教授做《蛋白翻译后SUMO化调控血管重构》的主题报告,揭示去SUMO化酶SENP1在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其对FIS1和NOTCH1的调控。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书记李建国教授做《创新核药的非临床研发转化与实践》的主题报告,阐述创新核药的非临床研发挑战和实践案例。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助理崔孙良教授做《天然产物结构优化——从意外发现到理性设计》的主题报告,阐述基于丹参酮优化的新型Mannich反应及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会议邀请了杭州医学院药学院执行院长施菁教授,延边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孙金凤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汪虎教授,杭州医学院药学院学术副院长陈凌峰教授,烟台大学副校长王洪波教授,杭州医学院安评中心主任黄文海教授,浙江大学滕鹏教授担任本次主会场的主持嘉宾。杭州医学院校长梁广教授做会议总结。

报告专家

杨勇教授

党永军教授

韩峰教授

陆小云教授

余路阳教授

李建国教授

崔孙良教授

主持嘉宾

施菁教授       孙金凤教授        汪虎教授

陈凌峰教授     王洪波教授       黄文海教授

滕鹏教授        梁广教授  

分会场五·解码精准药学:源头创新与药学实践

分会场五以“解码精准药学:源头创新与药学实践”为主题,聚焦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前沿的研究进展,邀请众多资深学者共同探讨药学源头创新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浙江省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黄萍教授担任本场会议主席。

致辞嘉宾

分会场主席 黄萍教授

会议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主任张程亮教授做了《药物性肝损伤研究的新思路——从临床到基础》的主题报告,介绍药物性肝损伤研究的新思路和转化路径。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湘雅医院)中心副主任刘昭前教授带来了题为《NSCLC化疗与免疫治疗的多组学研究》的报告,阐述基于多组学和人工智能的恶性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策略。河南大学药学院研究生与科研办公室主任何阳阳教授的报告《次黄嘌呤促进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揭示次黄嘌呤作为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的关键内源性代谢物及其调节因子ABCG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学部副主任程岩教授以《基于降解机制的乳腺癌治疗新策略研究》为主题,介绍通过泛素-蛋白酶体和自噬途径的乳腺癌靶向蛋白降解新策略。浙江大学蒋明教授做《肿瘤类器官智能化预测和筛选平台》的报告,展示AI驱动的肿瘤类器官预测平台,为精准用药提供指导方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沈慧教授在《Phosphorylation and ubiqutination: Implication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报告中,揭示利拉鲁肽通过BMP和AMPK通路改善肺动脉高压的分子机制。深圳大学苟德明教授带来了《血浆cfRNA组学分析与疾病无创诊断》的报告,介绍SLiPiR-seq技术用于绘制疾病诊断图谱与精准诊断新路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汤海洋教授深入探讨了《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肺动脉高压》,阐述基于SOX17/18和mTOR等靶点修复内皮细胞以逆转肺动脉高压的策略。

会议邀请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海鑫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药剂科主任方罗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杨隽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贾丁佳成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左笑丛教授担任本次主会场的主持嘉宾,引导了深入的学术研讨。

报告专家

张程亮教授                刘昭前教授

     何阳阳教授

程岩教授

    蒋明教授

 沈慧教授

    苟德明教授

  汤海洋教授

主持嘉宾

  海鑫教授

  方罗教授

  杨隽教授

  贾丁佳成教授

左笑丛教授  

分会场五·多组学解码精准用药:从理论到临床实践转化

分会场六聚焦“多组学解码精准用药:从理论到临床实践转化”,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共同研讨药物代谢、生物药剂学、活性天然产物靶标筛选等前沿领域。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崔一民教授担任本分会场主席。


致辞嘉宾

分会场主席 崔一民教授

浙江大学临床药学研究中心主任曾苏教授做《SLC22A2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其个体化医疗转化研究》主题报告,揭示药物转运体SLC22A2因DNA高度甲基化表达沉默的耐药新机制。复旦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王建新教授做《药剂学赋能新药开发探索》的报告,阐释药剂创新技术在提升药物疗效与依从性的优势。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杨烨教授做题为《基于毒性药物探针抗肿瘤靶标发现与干预》的报告,发提出“以毒寻靶”策略助推老药新用与靶向药物研发。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向倩教授做《重新定义血小板:从凝血元件到多功能调节者》的报告,揭示血小板在响应先天免疫、组织修复及肿瘤进展中的重要研究价值。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忠教授《临床数据监查委员会在临床试验中的价值》的报告中,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临床研究数据监查委员会体系。山东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维教授在《基于儿童发育药理的儿童新药创制》报告中,建立创新研发体系破解儿童用药难题。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杨帆教授做《感知觉系统中GPCR药理学研究》的主题报告,系统汇报感知觉系统GPCR药理学研究突破。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杜伟杰教授做《胞外囊泡介导心肌-肿瘤互作新机制》的主题报告,分享外泌体介导心衰与癌症双向恶化机制并提出共病防治新策略。

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川教授,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毕惠嫦教授,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药理系主任艾可龙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胡伟教授,河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谢松强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泽源教授,复旦大学药学院蔡卫民教授担任本会场的主持嘉宾。

报告专家

曾苏教授

王建新教授

杨烨教授

向倩教授

王忠教授

赵维教授

杨帆教授

杜伟杰教授

主持嘉宾

李川教授

毕惠嫦教授(左)

艾可龙教授

胡伟教授

谢松强教授

刘泽源教授

蔡卫民教授

分会场七·药物微生物组学与个体化诊疗

分会场七聚焦药物微生物组学与个体化诊疗,邀请多位国内顶尖学者进行分享与交流。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张伟教授担任本分会场主席。

致辞嘉宾

分会场主席 张伟教授

会议中,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朱宝利教授做《微生物泛基因组与微生物组数据分析》报告,阐明泛基因组分析突破物种分类与基因注释瓶颈与疾病精准防治的意义。 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蓝灿辉教授在《肠道微生物组与药物代谢研究前沿进展》报告中,阐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影响药物疗效、驱动疾病及个体差异的最新机制。清华大学药学院胡泽平教授在《肿瘤药物代谢组学:从标志物到耐药机制》报告中,揭示乙酰胆碱通过多组学通路介导肿瘤耐药机制与联合用药新策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董浩浩教授做《革兰氏阴性菌新型抗菌靶点的机制研究》的报告,解析外膜桶蛋白组装与底物折叠机制,并开发不扰肠道菌群的广谱抗菌新策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铤教授做《肠道菌群代谢与心血管疾病》的报告,汇报菌群代谢物调控阿司匹林药效、逆转心肌损伤的新机制。北京大学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中心主任赵立波教授在《治疗药物监测与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相结合指导个体化用药》的报告中,阐明肠道BGUS酶活性导致免疫抑制剂个体差异。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谢岑教授做《肠稳态失衡机制和干预策略》的报告,分享了高脂饮食抑制谷氨酰胺代谢破坏肠黏膜、激活肠FXR轴驱动代谢紊乱的新机制。

会议邀请了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张伟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许恒教授西安医学院药学院副院长曹慧玲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尹彤教授担任分会场七的主持嘉宾。

报告专家

朱宝利教授

蓝灿辉教授

胡泽平教授

董浩浩教授

李铤教授

赵立波教授

谢岑教授

张伟教授

许恒教授

曹慧玲教授

尹彤教授

主持嘉宾

分会场八·青年学者论坛

分会场八为青年学者论坛,聚焦精准医学前沿,围绕多个创新研究方向展开深入交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I期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周淦教授担任本场会议主席。

致辞嘉宾

分会场主席 周淦教授

会议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郑楠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志艳教授、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高永超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颖婕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李冬洁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艳教授、西北大学王会娟教授、长沙市中心医院高利臣教授,分别就精神障碍新路径、PF4靶点研发、菌源多肽增效、雪莲活性物质、用药安全、组蛋白甲基化、多重PCR检测系统、NEP和CES1基因多态性进行主题报告,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了精准医学领域的多个关键问题。

浙江省人民医院宋飞凤教授、北京友谊医院李新刚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娟教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陈蔓芸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崔佳佳教授、复旦大学朱校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邹小舟教授、遵义医科大学黄波教授,分别就肝癌转移、人工智能赋能、免疫不良反应、拟杆菌介导线粒体毒性、脂代谢靶点、尿路感染治疗、肺动脉高压、circRNA功能进行主题报告。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杰灿教授、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颜桦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李玲教授、石药集团李皛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屈强教授、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饶泰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茜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宇航教授,分别就糖尿病靶标、基于NMR个体化医学、他克莫司毒性、新药研发策略、人工智能体DeepPGx、何首乌肝毒性、PK/PD临床研究、菌群代谢药物研发进行主题报告。

贵州省人民医院白雪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郭凤教授、遵义医科大学黄娟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戴永国教授、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邹和村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郑菊艳教授、山东大学郑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武晓捷教授,分别就他汀不良反应、离子通道靶点、石斛生物碱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孕期强的松暴露、蛋白质调控机制、头颈鳞癌免疫逃逸、药物转运、新药研发多维平台进行主题报告。

长沙都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露露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钱建畅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任一丹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况赟教授、遵义医科大学盛硕教授、长沙医学院曹丹凤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裴奇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邸相杰教授,分别就AI辅助研发、CYP2J2变异、非酒精性脂肪肝、单抗药物PK/PD模型、铜绿假单胞菌毒力调控、脂质代谢、CPhaMAS云平台构建、机构实验室药物监测进行主题报告。

会议邀请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I期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周淦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药学部副主任张轶雯教授,广东省创新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国平教授,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主任唐斓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物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武静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史琛教授,安徽医科大学药学科学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副院长汪庆童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林翠鸿教授担任本分会场的主持嘉宾。


报告专家

从左至右的青年学者分别是:郑楠、刘志艳、高永超、陈颖婕、李冬洁、刘艳、王会娟、高利臣

从左至右的青年学者分别是:宋飞凤、李新刚、陈娟、陈蔓芸、崔佳佳、朱校、邹小舟、黄波

从左至右的青年学者分别是:周杰灿、颜桦、李玲、李皛、屈强、饶泰、罗茜、张宇航

从左至右的青年学者分别是:白雪、郭凤、黄娟、戴永国、邹和村、郑菊艳、郑义、武晓捷

从左至右的青年学者分别是:陈露露、钱建畅、任一丹、况赟、盛硕、曹丹凤、裴奇、邸相杰

主持嘉宾

周淦教授       钟国平教授       史琛教授

张轶雯教授(左)              武静教授

唐斓教授        汪庆童教授       林翠鸿教授



4 结语

智汇前沿,躬行转化;聚创未来,精准破局;学科联合,共创荣药。面对数智时代下精准医疗时代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协作纽带,深耕基因诊断与靶向治疗衔接,筑牢精准药学根基;推动组学技术与智能诊疗融合,开拓智慧医疗实践新局面;加速循证成果向临床一线转化,提升重大疾病防治实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期待行业携手并进,坚守药学人初心使命,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在健康中国伟大征程中交出精准医药学的时代答卷。


分享:
关键字:
下载专区

湘ICP备09002748号 Copyright 2007-2017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电话:(86)731 84805380,传真:(86)731 82354476